老司机在线精品播放观看_欧洲黑人巨大视频在线观看_少妇的滋味完整版_妺妺的下面好湿好紧闺蜜

資源稅:將為稀土產業(yè)保駕護航

2011年03月11日 8:52 9705次瀏覽 來源:   分類: 稀土

127852194

  由于稀土引發(fā)的問題越來越多,“稀土之殤”吸引了政府、媒體和民眾等多方注意。而最近,由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一份關于提高稀土資源稅稅率的提案,頗受關注。該提案建議,有關部門通過提高稀土資源稅稅率,以經濟手段為主來調控稀土價格,維護國家利益,促進稀土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其實本來占全世界總量的60%,但隨著近幾年無計劃、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目前的實際儲量已不足世界的30%。盡管稀土資源在快速流失,但過去中國的稀土產量卻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目前,中國稀土儲量僅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未來極可能需要進口。
  由于稀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等高技術領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材料,同時也對改造某些傳統(tǒng)產業(yè),如農業(yè)、化工、建材等起著重要作用,很多發(fā)達國家每年都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稀土資源,然而這些國家也深知稀土資源的寶貴,并不在自己國家進行開采,更傾向于從中國以廉價的價格進行采購。同時,在稀土資源開采過程中對環(huán)境可能造成次生危害,更使得這些國家不會進行本國內開采。
  2010年10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布魯塞爾出席第六屆中歐工商峰會發(fā)表演講時指出,中國稀土產量占世界比重很大,遠大于儲量占世界的比重,我們沒有封鎖,也不會封鎖。要保持稀土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僅滿足本國需要,還要照顧世界需要,不僅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
  多年來,為了解決稀土資源目前面臨的這些問題,國家一直在努力尋找治理途徑。比如在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稀土產品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并把稀土原料列入了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此外,為防止這一不可再生資源的過度開采以及濫挖濫采對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我國于2006年停止發(fā)放新的稀土礦開采許可證,并在2007年開始對稀土生產實行指令性規(guī)劃,并逐年減少出口配額以限制稀土出口。
  此舉雖然引起了美歐日等西方世界的強烈反應,但是對于解決眼下的稀土資源問題,中國不得不對稀土過量開采采取行動,這不僅僅是對固有資源的保護,更是防止稀土開發(fā)對環(huán)境的持續(xù)性破壞。
  由于稀土引發(fā)的問題越來越多,“稀土之殤”吸引了政府、媒體和民眾等多方注意。而最近,由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一份關于提高稀土資源稅稅率的提案,頗受關注。該提案建議,有關部門通過提高稀土資源稅稅率,以經濟手段為主來調控稀土價格,維護國家利益,促進稀土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民進中央提案“稀土資源稅”
  關于提高稀土資源稅的做法,其實在我們的近鄰越南就已經存在。越南財政部于2010年6月編制了新的資源稅稅率表,大幅上調各種礦產的資源稅稅率。在金屬礦類中,金礦與稀土礦的資源稅稅率最高,達到15%。
  對此有評論指出,在世界資源日益緊俏的今天,一個國家的資源儲備往往是衡量該國國力的主要標準。如何保護好本國有限的資源,并合理地加以利用是各國的重要國策。
  此次民進中央提出的《關于盡快提高稀土資源稅稅率的提案》表示,從實際情況看,限制出口的措施也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2009年,全球稀土市場供應依然有90%來源于中國,稀土價格比2007年的低位水平雖有提高,但并未達到上世紀末中國大規(guī)模低價出口稀土資源前的價格水平。
  該提案還指出了稀土出口難以控制的原因:一方面,外國企業(yè)紛紛通過在中國合資設廠、收購稀土企業(yè)等途徑,對原材料進行簡單加工后再向本國出售,從而繞開了出口配額的限制;另一方面,部分國內企業(yè)利用海關在監(jiān)管稽查方面存在的困難,以硅藻土、硫酸鋁等貨物的名義報關,向國外進行稀土走私。
  為此,民進中央在提案中建議,提高稀土資源稅稅率,完善稀土價格形成機制,讓稀土生產價格體現出環(huán)境成本。并將稀土資源稅收入用于資源儲備、產品深加工與環(huán)境治理,促進稀土產業(yè)實現科學發(fā)展。

[1][2] 下一頁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