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黃金投資熱潮又起
2012年03月13日 10:41 5954次瀏覽 來源: 溫州商報 分類: 貴金屬
近幾年來,黃金價格不斷上漲,黃金的投資價值日益被挖掘出來。前幾年,投資者青睞黃金期貨、黃金T+D等虛擬的黃金業(yè)務,靠區(qū)間的價格波動來獲利,由于其風險較大,投資者實際上虧多賺少。與這些“貨幣黃金”不同的實物黃金,則依靠穩(wěn)健的增值與日益增多的銷售渠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的認可,不少人用大筆的資金買了實物黃金,以期獲得長遠的收益。
單天人均購買300克黃金
3月8日,婦女節(jié),建行溫州分行營業(yè)部在當天早上做了一場主題為“建行金·尊寵女人節(jié)”的黃金現(xiàn)場銷售活動。銷售之前,主辦方邀請了外地的一位專家做了一場黃金投資講座。主講專家說,我國的黃金消費與投資跟國際上的很多國家比,還很滯后,我國目前人均年消費黃金僅為0.2克。而同為發(fā)展中國家的印度,人均消費達1克,中東一些富裕的國家與歐洲發(fā)達國家,人均消費的黃金每年甚至超過10克。
一個小時之后,這個外地來的專家就見識到了溫州投資者的不一般,當天來的100來位溫州女性,在接下來的現(xiàn)場銷售環(huán)節(jié),買走了30828克的黃金,交易金額高達1137.6萬元,人均購買量超過了300克。
這是溫州人熱捧實物黃金的一個場景,這樣的場景,這兩年在溫州多次上演。去年年初,中國銀行溫州分行舉行的“貴金屬新品鑒賞會”,第一次讓人見識到了溫州人買黃金的熱情,購買黃金的市民,把柜臺圍了個水泄不通。2個小時的銷售時間,黃金的銷售金額就突破了2000萬元。今年年初,中國銀行溫州分行再次舉行了一場貴金屬新品鑒賞會,成交金額比去年更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銀行推出了實物黃金,受益于銀行強大的銷售網(wǎng)絡,實物黃金的投資風生水起。特別是每年的年末與年初之交,“賣斷貨”是銀行經常遇到的一個“幸福的煩惱”。買黃金要先預約,也成了不少銀行的常態(tài)。
黃金紀念幣未上市先脫銷
在黃金投資領域,真正的明星是“黃金紀念幣”,由人民銀行每年限量發(fā)行的各種紀念幣,尤其是熊貓系列金銀幣,成了投資者追逐的對象?,F(xiàn)在,越來越多的溫州投資者,加入了這個“追逐”的隊伍。
往年的“熊貓金幣”都在上一年的年底正式發(fā)行,今年的“熊貓金幣”姍姍來遲,已經到了3月份,熊貓金幣還沒正式跟市民見面,這讓去年年底就向溫州的一家專業(yè)集幣機構“國民集幣社”預約過的老張很著急,隔幾天就會打電話咨詢什么時候能正式到貨。
老張買熊貓金幣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日前,記者在位于工會大廈的“國民集幣社”遇到他時,他告訴記者,他明顯感覺到,這兩年來,買這種紀念幣的難度大了,因為發(fā)行的數(shù)量有限,而參與的人數(shù)在增加,所以不提前預約,就有可能買不到貨。
“中鈔國鼎”是溫州市較早開始銷售紀念幣的場所,其相關負責人說,這幾年來,溫州的投資者買黃金紀念幣的熱情逐漸高漲,每年都要提前預約才能買到相關的紀念幣,由于配額有限,他們每年都要向其他城市“請求支援”,爭取更多的數(shù)量來滿足投資者。
國民集幣社負責人石國民說,這類紀念幣以前是通過中鈔國鼎、黃金歷史、國民集幣社等專業(yè)集幣機構銷售,現(xiàn)在,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銀行也加入了銷售的行列,對于投資者來說,購買的渠道更加豐富,但由于總量有限,而參與的人數(shù)增加很快,因此不通過預約,還是很難買到。
金幣比金條更有升值潛力
目前,黃金投資的品種很多,大致的分類有實物黃金與“貨幣黃金”兩大類。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一是要看收益性,二是要看流動性。從流動性方面來看,實物黃金相對較差。因此單從投資角度來說,一些專業(yè)人士并不推薦實物金條。
記者從溫州市各家銀行獲悉,銀行推出的金條與金章,有一部分是有回購功能的,即如果想變現(xiàn),投資者可以拿金條或金章,到該銀行換現(xiàn)金。回購價格取決于回購時的黃金價格,一般比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報價低2-10元(購買時則高10-20元);大部分金條或金章則不具備回購的功能,這部分金條或金章要想變現(xiàn),則只能通過一些黃金首飾店進行,價格比當天的上海黃金交易所報價低10-20元。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