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電子可致重金屬污染 無害化處理看好
2012年04月23日 9:56 7014次瀏覽 來源: 財新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如果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其成本要占到全部拆解成本的60%至70%,其中廢水處理成本尤其高昂。
張曉真表示,手機回收行業(yè)混亂,原因一是國內有資質的回收廠家,遠遠無法滿足需求;二是正規(guī)廠家必須支付上述環(huán)境成本,而小作坊則可以少付甚至不付環(huán)境成本。因此,中國的大部分手機拆解,是由各地的小作坊甚至是違法小作坊完成的。
在拆解生意紅紅火火的廣東貴嶼,不規(guī)范的電子垃圾回收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損害。其中,手機拆解也是污染的重要貢獻者。
貴嶼鎮(zhèn)自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開始拆解廢舊電器,由于獲利豐厚,行業(yè)規(guī)模逐漸擴大。甚至有國外的電子垃圾通過轉運,被集中輸送到貴嶼。
為了節(jié)省成本,家庭作坊基本都采用原始的方式拆解,并將有毒有害的廢棄物露天堆放,最終露天焚燒處理。回收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酸液和殘渣,直接排放在當地河流,造成嚴重污染,當地居民生活用水只能靠鄰近區(qū)域供應。
該區(qū)域農田土壤和河流底泥也已被嚴重污染。廣東韓山師范學院化學系林文杰等研究發(fā)現,貴嶼鎮(zhèn)電子垃圾回收重點區(qū)域北林村,河流和附近土壤的重金屬如鎘、銅、鉛等均嚴重超標。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毛蘊詩指出,規(guī)范數億部廢舊手機的回收和拆解,中國需要一整套制度安排,以及嚴格的環(huán)境執(zhí)法。但中國在此方面,目前尚是一片空白。
2011 年1 月起,中國正式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該條例覆蓋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和電腦等,卻不包括手機。在中國,對于廢舊手機回收模式的探討,早在手機剛剛普及時就已經開始,但直到今天尚無成功案例。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