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億噸/年電子垃圾超七成進入中國
2013年08月19日 10:4 6293次瀏覽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固廢和洋垃圾不是一回事,電子垃圾入境問題依然無解
[ 按2010年進口固廢4000多萬噸計算,統(tǒng)計得到的進口固廢產值至少在1500億元]
離中關村不到3公里的北京后八家村,是北京廢品的集散地。雖然村子本身已經被拆遷,但廢品貨場依然忙碌。
業(yè)內人士稱,《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去年8月實施后,固廢物的進口來源受到限制,總量有所減少。為了收取原料,現(xiàn)在已經有物資再生公司在后八家村蹲點收“料”。
雖然目前進口固廢在全國固廢占多大比例的數(shù)字還不確切,但在許多如廢塑料、《管理辦法》出臺前的電子廢棄物的分類領域中,國內再生環(huán)節(jié)中有超過一半都來自于進口。
從全球源源不斷流向中國的各種固廢,有時被當成污染之害的垃圾,有時被看作資源,有時干脆被做成生意。
為洋垃圾正名
“我得強調,固廢和洋垃圾不是一回事。”中國再生資源交易網總監(jiān)齊斌對記者說。
通常被輿論以洋垃圾指責的進口固廢也是如此,沿海電子垃圾拆解造成的潛在污染一直吸引著公眾的高度關注。
洋垃圾是社會上的俗稱,它有時指進口固體廢物,有時又特指以走私、夾帶等方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或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
環(huán)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曾經表示,2010年我國廢紙、廢塑料、廢五金、廢鋼鐵、鋁廢碎料、銅廢碎料等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際進口達4000多萬噸。占國內回收量近30%。這中間還不包括統(tǒng)計口徑不同遺漏的部分。
記者翻閱資料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各部委使用的名詞也不同,環(huán)保部門稱為“固體廢物”,住建部門稱之為“垃圾”,發(fā)改委在循環(huán)經濟相關文件中使用“廢棄物”一詞,海關則是按具體貨物名稱,沒有統(tǒng)稱。
“這其中涉及各個部門的利益。” 中國環(huán)境學會固體廢物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聶永豐稱。按照法律,廢料進口—即進口固廢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允許進口的固體廢物,加工過程中沒有毒害;第二類是限制進口,包括塑料、廢五金等,循環(huán)利用過程中會釋放有毒物質,需要環(huán)保部門的進口批文才能進口;第三類是禁止進口的,主要是廢舊電腦、電池、手機、線路板、打印機等。
第三類也被稱為電子垃圾,因其回收不完整,且電子廢棄物中的重金屬對人體和環(huán)境都有害,所以歷來成為輿論討伐的焦點。“一般媒體反對的主要也是電子垃圾。”綠色和平組織污染防治項目主任賴蕓說。
不過在固體廢物涵蓋下,垃圾也會變身為再生資源。“中國一向有廢品回收的傳統(tǒng),一來是因為中國人向來節(jié)儉,二來因為中國礦產資源缺乏。”聶永豐分析說。
中國物資再生協(xié)會副會長劉強在一篇文章中稱,大量使用再生資源作為工業(yè)原料,可替代部分礦產資源,比如使用廢鋼鐵和廢有色金屬,可節(jié)省大量成品礦石,使用廢塑料可節(jié)省大量石油。
中國再生資源交易網上,分門別類地列舉了鋼材、金屬、塑料等眾多再生資源品類,“電子廢棄物中,也有可以回收的物資,主要以回收的產品分類。”齊斌稱。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