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主要稀土礦分布情況分析
2013年09月29日 10:49 11489次瀏覽 來源: 中商情報網 分類: 稀土
澳大利亞諾蘭稀土礦(Nolans)
諾蘭(Nolans)稀土礦床位于澳大利亞北領地州艾麗思斯普瑞斯城北130公里。該礦床不僅含稀土礦,還伴生磷和鈾。礦體產在變質的花崗巖體中,平面上呈扁平狀,傾向北北西,傾角65~90度,厚75米。礦石礦物主要為富釷獨居石和含氟的磷灰石。該礦床為澳大利亞上市公司阿拉弗拉資源有限公司(ArafuraResourceLtd.)所有。根據(jù)公司2008年經營報告披露的數(shù)據(jù),該礦床擁有探明+控制+推斷三級資源量30300萬噸,REO平均品位2.8%、P2O5平均品位12.9%、U3O8平均品位200克/噸,折合稀土金屬量848000噸、磷390萬噸、鈾6038噸(均以氧化物計)。2007年10月,阿拉弗拉資源公司完成了項目的預可行性研究工作,2008年建設中試廠,并開展分離試驗流程設計。預可行性研究計劃項目年產2萬噸REO、8萬噸P2O5、33萬磅U3O8和40萬噸CaCl2。目前,阿拉弗拉資源有限公司已委托有關咨詢公司開展項目銀行可融資級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計劃在2011年開始項目建設,2012年投產。由于金融危機影響,項目融資出現(xiàn)困難。2009年6月7日,中國華東有色地質勘查局所屬的江蘇華東有色金屬投資控股公司以2294萬澳元成功收購阿拉弗拉資源有限公司25%的股權。
其他國家的稀土礦
除了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外,俄羅斯、越南等國也發(fā)現(xiàn)有大型稀土礦床。印度的稀土礦床大都產在海濱砂礦和內陸砂礦中,以獨居石礦為主。巴西也是生產稀土礦的國家之一,19世紀末就曾經開采其東部沿海的獨居石砂礦并供應給德國,現(xiàn)在仍然是世界稀土原料市場的供應商之一。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也生產少量的海濱獨居石砂礦。
內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礦
白云鄂博礦是稀土與鐵、鈮、釷等元素共生的綜合礦床,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該礦的主、東、西三個鐵礦體中,東部接觸帶和主、東礦體下盤的稀土白云巖中,主、東礦稀土礦化強烈、螢石化白云巖稀土含量最高,鐵礦化白云巖次之,稀土含量向深部有增高趨勢。其它礦區(qū),如主、東礦上下盤白云巖、西礦區(qū)、東介勒格勒和都拉哈拉礦區(qū)雖遠景儲量較大,自東向西品位有下降趨勢,目前尚不能作為稀土礦加以利用。包頭稀土礦將由白云鄂博礦山逐漸轉移到包鋼選礦廠尾礦壩,尾礦壩將成為稀土礦的貯存地。所以保護好尾礦壩的稀土資源至關重要,確保中國稀土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證2020年以后的若干年內,使中國稀土儲量仍然保持世界儲量第一位的優(yōu)勢。包頭市目前共有三家稀土選礦廠,年選稀土精礦能力為10萬t(以REO計),產品為氟碳鈰—獨居石混合精礦,品位(REO)為:3415%、45%、50%、60%等類型,根據(jù)市場需求生產。包頭稀土礦產品產量占全國稀土礦產品產量約54%,但稀土選礦廠仍不能滿負荷生產。進入選礦廠的氧化鐵礦石含稀土6%左右,選鐵后稀土品位上升到9%~12%,經選稀土后的最終尾礦稀土品位仍為5%左右,與未選別稀土的磁鐵礦選鐵尾礦混合(約90%的稀土)排入尾礦壩,約1%的稀土(REO)進入鐵精礦(含ThO201008%~0101%),經高爐冶煉到高爐渣中送渣堆存。
四川涼山稀土礦
四川自1960年在冕寧三岔河發(fā)現(xiàn)稀土礦后,于1986年開始對稀土礦進行普查和詳查。至今已初步查明四川省稀土礦29處,分屬9種成因類型。稀土礦產資源集中于攀西地區(qū),大多分布于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寧、西昌、德昌等縣市,構成了一個南北長約300公里的稀土資源集中區(qū),集中分布在冕寧縣的牦牛坪和德昌縣的大陸槽。牦牛坪稀土礦床規(guī)模居各礦床之首,礦床的工業(yè)礦物絕大部分為氟碳鈰礦,其次為氟碳鈣鈰礦,少量硅鈦鈰礦等,礦石中80%REO集中在氟碳鈰礦內。該稀土礦中鑭、鈰、鐠、釹輕稀土占98%以上,中重稀土配分僅為1%~2%,是典型的氟碳鈰礦。其中銪、釔較國外同類礦床含量高,并且稀土礦物單一,礦石易選易煉。四川稀土開發(fā)利用始于1989年,109地質隊與冕寧縣合作,對牦牛坪稀土礦試探性的開采。經過近20多年的發(fā)展,產量迅速上升,已具有一定規(guī)模。今后四川稀土采礦應該在合理有序的條件下開采?,F(xiàn)在涼山州冕寧縣政府已引進江西銅業(yè)集團對牦牛坪稀土礦山采礦、選礦進行整合,整合后會達到科學有序規(guī)模開采。
山東微山稀土礦
微山稀土礦位于山東省微山縣塘湖鄉(xiāng)境內,1958年~1962年先后由原濟南地質局和802隊放射性航測時發(fā)現(xiàn),平均地質品位3113%,屬石英-重晶石-碳酸鹽稀土礦床,礦物及脈石成分簡單,以氟碳鈰礦及氟碳鈣鈰礦為主,伴生有重晶石、方解石、石英、螢石等,稀土礦物嵌布粒度較粗,一般在015mm~0104mm,屬易磨易選礦石。微山稀土選礦廠正式建廠于1982年,規(guī)模小。1991年至2001年,生產REO為45%~50%的稀土精礦。由于采礦轉入井下開采,原礦稀土品位降低以及其他原因,2002年以后稀土精礦生產量銳減,市場份額極低。
南方七省稀土礦
20世紀60年代末期,中國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被發(fā)現(xiàn),首先在江西省龍南足洞發(fā)現(xiàn)離子吸附重稀土礦及尋烏河嶺離子吸附稀土礦后,相繼在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南嶺地區(qū)均有發(fā)現(xiàn),但以江西比較集中量大。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是一種國外未見報導過的中國獨特的新型稀土礦床。經20多年的研究,查明該類型礦具有分布地面廣,儲量大,放射性低,開采容易,提取稀土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產品質量好等特點。風化淋積型稀土礦系含稀土花崗巖或火山巖經多年風化而形成,礦體覆蓋淺,礦石較松散,顆粒很細。在礦石中的稀土元素80%~90%呈離子狀態(tài)吸附在高嶺土、埃洛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礦物上;吸附在粘土礦物上的稀土陽離子不溶于水或乙醇,但在強電解質(如NaCl,(NH4)2SO4,NH4Cl,NH4Ac等)溶液中能發(fā)生離子交換并進入溶液和具有可逆反應。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開采和利用始于1970年,1970年至1999年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基本采用池浸生產技術生產,池浸生產資源利用率按26%計,2000年至2003年池浸和原地浸礦生產各占50%,原地浸礦生產資源利用率70%。2004年至2008年全部生產采用原地浸礦技術累計生產,資源利用率75%。
[1] [2]
責任編輯: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