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播放观看_欧洲黑人巨大视频在线观看_少妇的滋味完整版_妺妺的下面好湿好紧闺蜜

疏堵結合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

2014年04月29日 10:1 4151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鋁資訊

  2014年一季度,產能過剩依舊是有色金屬行業(yè)面臨的關鍵問題。電解鋁產能過剩壓力仍將持續(xù)較長時期,直接影響著色金屬行業(yè)運行狀況。當前,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必須疏堵結合
  2014年一季度,中經有色金屬產業(yè)預警指數為73.3,比去年四季度下降6.7個點,繼續(xù)在“淺藍燈”區(qū)運行。初步判斷,產能過剩依舊是行業(yè)面臨的關鍵問題,尤其是電解鋁產業(yè)。預計二季度,隨著有色金屬需求旺季的到來,部分有色金屬價格可能有所反彈,但幅度不會太大,鋁價仍在平均成本線下方振蕩的可能性較大。電解鋁產能過剩壓力仍將持續(xù)較長時期,受其影響,有色金屬行業(yè)繼續(xù)在低位運行。
  回顧新世紀以來的十幾年,由于鋁需求快速增長,有色管理體制改革調動了地方和企業(yè)的積極性,大量民營資本及煤電企業(yè)投資電解鋁項目,再加上技術裝備先進,投資電解鋁項目單位成本比國外低等因素,我國電解鋁產能出現持續(xù)快速增長。初步統(tǒng)計,截至2013年底,我國電解鋁生產能力超過3000萬噸/年,新世紀以來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9%。目前,我國原鋁產量占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的比重超過55%,占世界原鋁產量的比重達到45%左右。電解鋁產能由不足變?yōu)橄鄬^剩的同時,經濟效益由盈利轉為行業(yè)虧損。
  電解鋁產業(yè)由盈利轉為虧損,原因是多方面的。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電解鋁產業(yè)技術的進步,加上節(jié)能降耗、加強管理等因素的影響,電解鋁成本大大降低,但卻被原材料、電力、人工、融資、環(huán)保等剛性上升因素抵消,供應由短缺轉為過剩,成本價格倒掛。初步測算,目前我國電解鋁完全成本比2001年上升了15%左右,國內市場電解鋁價格比2001年下降了8%左右。銅鋁產品的價格比,由2001年的1:0.9,下降為今年一季度的1:0.27。一季度,鋁仍供大于求,鋁價也始終在平均成本線下方振蕩,電解鋁企業(yè)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tài),經營十分困難。
  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任重道遠,必須“疏堵”結合。“疏”就是要通過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鋁應用。近年來,有色行業(yè)在擴大鋁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行的交通運輸車輛“以鋁代鋼”、城市電纜“以鋁節(jié)銅”、建筑產業(yè)“以鋁節(jié)木”,對國家節(jié)能減排、提高交通運輸行業(yè)運輸效率、緩解銅資源短缺、有效保護林業(yè)資源以及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具有重要意義。
  “堵”就是要嚴格控制新建電解鋁項目,引導企業(yè)關閉高成本電解鋁生產能力。然而,在電解鋁產能西移的同時,中東部高成本的產能退出卻面臨諸多障礙,除了職工安置、債務償還外,還涉及到地方稅收、就業(yè)、發(fā)電企業(yè)、輸配電企業(yè)、金融機構以及下游加工企業(yè)。簡單地關閉電解鋁企業(yè),當地相關利益方都將受到損害。
  目前我國電力成本占電解鋁生產成本的比例45%左右。由于種種原因,直購電政策推行十分困難,迫使電解鋁企業(yè)陸續(xù)向可建自備電廠的地區(qū)轉移,這也是形成電解鋁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議結合電力體制的改革,把電解鋁直購電工作落到實處,并解決電解鋁自備電廠并網費問題。建議考慮在條件成熟的地區(qū)推行合理并網費標準,營造公平競爭環(huán)境,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支持電解鋁布局結構調整,有效化解產能過剩。
  在目前電解鋁產能規(guī)?;鶖岛艽蟮那闆r下,在今后較長時期內,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仍是化解產能過剩面臨的最重要任務。建議國家在對電解鋁產能堅持總量控制、合理規(guī)劃、加強引導的同時,在稅費減免、債務豁免、職工安置補償等方面針對高成本電解鋁產能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通過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補償,以鼓勵其盡快退出市場,化解存量產能。

責任編輯: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