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國際消息影響下的金屬走勢
2014年07月21日 11:0 2342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日本:
日本6月核心CPI年率恐僅上升3.3%,升幅料隨后擴大
日本總務省(MinistryofInternalAffairs)將于周五(7月25日)發(fā)布6月全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CPI)年率數(shù)據。市場目前預計,日本6月全國通脹率恐怕會略微回落,畢竟日元走強、使得該國進口成本下降,不管怎樣,只要日本就業(yè)市場趨緊并推高薪資水平,該國物價仍然有望在2014年后期反彈并進一步走高。
外媒日前發(fā)布的調查結果指出,雖然日元走強的確可能已經導致日本通脹率收窄至1%附近水平的可能性,但仍然有望像日本央行(BOJ)經濟前景報告所預估的那樣、隨后回升。
受訪經濟學家們預計,日本6月核心CPI(包括原油產品價格、但剔除價格穩(wěn)定性偏低的新鮮水果、蔬菜和海產食品價格)年率有望上升3.3%,這也就意味著會略微低于5月3.4%的升幅水平。
日本政府已經在2014/15財年(截止2015年3月30日的一年)一開始就迫不及待地上調銷售稅三個百分點至8%。剔除這一因素之后,日本6月核心CPI年率升幅恐怕只有1.3%,較5月份收窄0.1個百分點。
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Mitsui)資深經濟學家HiroakiMuto認為,日本就業(yè)市場非常緊俏,也就有理由預計其通脹率會在2014年稍晚重新上升;迄今還沒有跡象表明日本通脹率會跌破1%,因而也就不存在日本央行在2014年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可能性。
誠然,美元兌日元在2013年大幅上升17.5%,但2014年卻陷入區(qū)間震蕩困境;這樣一來,高額進口價格這樣的效應也正開始消退。
日本央行預計,政府上調銷售稅會對日本4月CPI年率升幅帶來1.7個百分點的積極貢獻,而自5月開始,其貢獻率恐怕會擴大至2.0個百分點。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Kuroda)日前表示,日本央行仍然維持非常規(guī)寬松措施不變,相信日本通脹率能達到2%的央行通脹目標;日本通脹率有望在2014/15財年的下半年上升,并不存在核心通脹率重返1%下方的可能性。
日本央行紀要強調維穩(wěn)政策及低利率,稱通脹可能暫時放緩
日本央行(BOJ)周五(7月18日)公布6月12-13日會議紀要,稱貨幣市場利率,包括更長期利率,均處在低位。委員們認為日本央行量化及質化寬松(QQE)政策一直發(fā)揮著想要的作用,多數(shù)委員認為若有必要,央行將持續(xù)量化寬松以達成2%的物價穩(wěn)定目標;委員認為量化寬松的影響正在深化,扶助企業(yè)及家庭支出。
貨幣政策方面,紀要稱,日本央行6月根據5月20-21日會議決定的指引,已通過購買日本政府債券及其他措施向市場提供資金。
通脹方面,紀要稱,委員們認為通脹可能暫時放緩,因能源價格上漲壓力將減少;委員們認為排除消費稅效應后,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CPI)年率升幅可能維持在1.25%左右一段時間。
國內經濟方面,紀要顯示,委員們認為經濟持續(xù)溫和復蘇,因生產、所得及支出持續(xù)呈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民間消費可能維持彈性趨勢,主要受就業(yè)及收入環(huán)境改善支撐;部份委員稱全球利率下滑可能反映出中長期增長前景轉弱。
出口方面,紀要稱,委員認為日本出口已經降溫,但可能溫和增長,主因海外經濟復蘇。
海外經濟方面,多數(shù)委員認為,海外經濟體包括發(fā)達經濟體在復蘇,但局部經濟表現(xiàn)黯淡。
委員認為,亞洲經濟體可能因需求疲弱而缺乏動能,特別是泰國;中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其經濟增長動能已暫停放緩;歐洲經濟及其民間消費均溫和復蘇,消費者信心持續(xù)改善,雖然就業(yè)及收入形勢仍嚴峻;美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地溫和復蘇,受民間需求帶動。
此外,紀要還顯示,委員們認為必須持續(xù)關注地緣政治風險。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頁
責任編輯: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