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換帥:市場化改革能否繼續(xù)前進
2014年10月23日 9:57 3405次瀏覽 來源: 中國金融信息網 分類: 鋁相關資訊 作者: 劉開雄
10月20日下午,中鋁公司專門召開會議,經中組部宣布,由成都市市長葛紅林擔任中鋁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原董事長熊維平另有任用。據內部消息,熊維平去向將是國有重點大型企業(yè)監(jiān)事會主席。
5年:“熊式風格”治下的中鋁
熊維平對中鋁的感情可謂“深厚”。早在2000年中鋁公司籌備期間,熊維平就是籌備組成員。在中鋁公司成立之后,熊維平擔任中鋁公司副總經理長達5年之久。
2009年2月,熊維平重回中鋁公司,出任中鋁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總經理。并提出了中鋁公司的新布局:不再單一依靠鋁業(yè)務,而是要“擔負起國有企業(yè)對國家的使命”。
隨后就是中鋁入股力拓、進入秘魯開發(fā)銅礦,然而,在這些“國際化”、“多元化”的產業(yè)布局背后,一方面是金融危機之后,全球鋁價斷崖式的跌入低谷,全面的產能過剩讓鋁市復蘇看似遙遙無期;另一方面是國內民營鋁業(yè)快速成長,在電解鋁方面,中鋁的歷史優(yōu)勢已經蕩然無存,而沉重的包袱暴露無遺。最低谷時,中鋁公司在2012年虧損80多億元。盡管2013年扭虧,但一半功勞卻來自資產處置。
用熊維平自己的話說,沒有趕上好時機,對市場無可奈何。
熊維平從2010年開始在中鋁內部實施轉型:用市場化選聘企業(yè)一把手;除了對資源和軍工材料重點保證,其他競爭性行業(yè)企業(yè)項目嘗試推到市場上,外界可以控股或參股。
雖然今年上半年熊維平曾表示,中鋁全面市場化改革正在進行中,同時還在摸索混合制道路,“2015年,我們要全面扭虧”。然而,今年上半年中鋁凈利潤虧損41.23億元,再次成為了A股中報的“虧損王”。
“熊維平雖然對中鋁知根知底,超大型國企的各種問題,在這五年中,市場低迷如水落石出,讓他有些力不從心。”一位接近中鋁高層的人士表示。
葛紅林回歸企業(yè) ;寶鋼經驗能否激活有色巨頭
在從政之前,葛紅林曾是中國最成功的鋼鐵企業(yè)——寶鋼集團的掌門人。從葛紅林的簡歷上看,他也是冶金系統(tǒng)的老人,曾長期在冶金系統(tǒng)任職,其中,1995年7月到1998年11月,擔任上海冶金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副總裁,并兼上海五鋼集團公司董事長,1998年11月到2001年10月,又擔任上海寶鋼集團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兼上海寶鋼研究院院長。
寶鋼是中國鋼鐵業(yè)現代化的樣板,也是中國鋼鐵企業(yè)學習的楷模——在全行業(yè)持續(xù)虧損的時候,寶鋼雖然盈利有限,但并沒有虧損。寶鋼的成功,用業(yè)內人士的話說,寶鋼是一個沒有歷史負擔,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鋼鐵企業(yè)。
盡管在昨天的交接會議上,葛紅林作出三點承諾并未涉及到具體的“業(yè)務宣言”,但其在寶鋼的成功經歷,被業(yè)內人士認為是中鋁公司的“救火隊長”。
有專家認為,寶鋼有今天的成功,來自于成立之初對企業(yè)現代化管理制度的設計與實踐中的堅持,而葛紅林深知此道,相信這也是他接手中鋁公司的原因,“希望葛紅林能夠帶著中鋁走出困境”。
中鋁市場化改革會生變局嗎?
在熊維平掌門時,中鋁已從單一的鋁公司向綜合性礦業(yè)公司轉型,其中,鋁的資產量已從90%下降到46%,銷售收入占比下滑到40%,2013年,除鋁之外的其他業(yè)務為該公司貢獻了43.5億元。
與此同時,熊維平對地方鋁業(yè)公司放權改革,實施了多項市場化改革舉動,并有更為長遠的改革設計。但此次人事變動是否會改變中鋁市場化改革之路?
“改革的目標不會改變,成為一個有競爭力、能賺錢的國際一流冶煉企業(yè)的目標不會變,要不也不會讓葛紅林來,”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yè)人士認為,但改革的思路或路徑可能會有所調整。
當前,葛紅林留給大家的疑問有兩點:一,是否會繼續(xù)走熊維平的改革思路?甚至是否會更為大膽地推動改革?二,對中鋁國際化路線的做法是否做出調整?畢竟現在的中鋁公司正在困境之中,外部大環(huán)境難以改變,內部改革成為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中鋁公司是一個資產龐大、人員眾多的超大型國企。這樣的規(guī)模是寶鋼不可比擬的。葛紅林當務之急是先熟悉中鋁的情況,在長痛和短痛之間做出選擇。
責任編輯:李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