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播放观看_欧洲黑人巨大视频在线观看_少妇的滋味完整版_妺妺的下面好湿好紧闺蜜

銅價反彈曇花一現 銅暫時淪為避險資產

2015年02月05日 9:15 2474次瀏覽 來源:   分類: 期貨

  1月底2月初,銅價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反彈,其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銅價回到5500美元/噸的上方。筆者認為,引發(fā)銅價反彈的三個主要因素:政策預期、原油反彈帶動和避險型買盤,都不能視為持續(xù)性的確定性因素,因此對于目前銅價反彈尚不能過度樂觀,再度拐頭向下可能依舊很大。

  政策預期升溫
  從最近中國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指標來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舊沉重。首先,作為實體經濟的景氣指標,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持續(xù)回落至49.8,這是自2012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1月中國官方非制造業(yè)PMI較上月明顯回落,跌至2014年2月以來最低。
  從資金層面來看,從去年12月開始,金融市場短期資金價格明顯攀升。今年元旦過后,資金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
  因此,不管是從實體經濟指標還是從市場資金面來看,央行都有進一步寬松的需要,這就催生了市場對中國央行“降準降息”的預期。
  然而,這種政策預期相對脆弱,因此不能視為支撐銅價的確定性利好。首先,寬松貨幣政策只能在短期內發(fā)揮維穩(wěn)的作用,但會在長期留下很多副作用,例如自去年12月份至今的流動性“脫實向虛”,實際融資成本不跌反升的背離局面制約了央行的手腳。
  其次,回顧2014年至今的貨幣政策,我們發(fā)現貨幣寬松等逆周期政策對銅價的提振都是暫時性的,原因在于弱勢的供需基本面是主導銅價長期走勢的主因。

  銅暫時淪為避險資產
  對比近期美元、美股、美債收益率、黃金和銅價,我們發(fā)現,銅價走勢與美元指數、美股出現了背離,而是與美債收益率及黃金走勢擬合相對較好。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避險需求正外溢至銅等價值相對較高、流動性較好的資產上。
  筆者統計了上述幾類資產的相關關系,發(fā)現美元和銅價的長期負相關關系暫時消失,美股和銅價的走勢也并不具備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反而銅價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呈現0.7的中等偏高的正相關性。筆者認為,全球除美國以外新一輪寬松,以及VIX指數大幅上漲下,市場避險模式正引導投資者尋求資產避險,資金涌向美國國債和黃金避險,而銅在此時也受到部分資金的青睞。

  國儲收儲尚不能確定
  對于國儲收儲銅,筆者認為尚難以構成確定性利好。首先,國儲收儲消息目前只是個傳聞,從傳統來看,后期也不會有官方證實,因此對待這個消息需要謹慎,不排除多頭放風的意圖。其次,市場傳聞國儲2015年收儲可能是彈性的,初步預計是20萬噸,甚至傳聞要完成200萬噸的收儲。然而,從2014年收儲動機來看,3月份收儲是擔心融資銅問題影響到整個金融市場,目前除了價格低之外,尚沒有理由觸發(fā)國家收儲。而按照收儲計劃,去年的收儲目標(50萬噸)已經完成,今年尚沒有公布計劃。除非價格大跌導致行業(yè)出現大規(guī)模虧損,否則收儲的量不會如市場傳聞的那么大。最后,根據我們估測的2015年供求平衡表,2015年全球過剩超過35萬噸,而初步的20萬噸收儲估計難以逆轉供求基本面。

  供需面尚未明顯改善
  從供應層面來看,當前銅供應極為充裕。國內方面,1月30日,上海有色市場銅現貨報貼水80元至平水,一般來講現貨升水才體現供應偏緊的情況,貼水和平水意味著銅供應充裕。另外,筆者測算了一下三個月期銅價進口盈虧,發(fā)現1月份只有4天是虧損的。
  從需求層面來看,1月下旬開始,由于訂單稀缺,部分銅材加工企業(yè)紛紛降低開工率,甚至提前放假。1月份由于資金利率再度回升,下游備貨受制于資金緊張而稀少。從庫存來看,下游采購減少導致LME和上期所銅庫存雙雙攀升。數據顯示,1月30日,LME銅庫存升至24.8萬噸,為去年4月11日以來最高紀錄;上期所銅庫存也升至13.7萬噸,為去年4月25日以來最高水平。綜合三地顯性庫存,1月30日全球銅顯性庫存升至40.5萬噸,較去年最低紀錄增加60%。
  總結,近期銅價反彈并非是供需基本面改善所致,而是受到包括市場政策預期、避險買盤和原油反彈的推動,這些因素都不具備持續(xù)性,特別是原油反彈帶動的外溢效應很可能是曇花一現,因此并不建議大規(guī)模抄底銅市。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