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播放观看_欧洲黑人巨大视频在线观看_少妇的滋味完整版_妺妺的下面好湿好紧闺蜜

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的“仁化試驗”

2015年11月10日 9:21 5530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除了根系沒有根瘤菌,這花生算長得不錯了!”4日上午,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zhèn)高宅村一塊被標號的農田里,幾名土壤研究人員拔起一株花生,喜出望外。由于受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困擾,這片土地已不再耕種。現在它被分劃成十幾塊,每塊田里都豎起試驗標志牌,變成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試驗基地”。
  韶關是廣東乃至全國重金屬污染較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幾年來,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探索尋求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據媒體公開報道,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環(huán)保廳正式印發(fā)了《韶關市涉重金屬行業(yè)環(huán)境綜合整治方案(2015-2020年)》,計劃投入27.8億元,在韶關實施落后產能淘汰、產業(yè)整治提升、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示范、環(huán)境監(jiān)管能力建設等四大類工程項目。在土壤修復方面,2020年底前力爭完成8000畝以上受污染農田土壤修復。這無疑給罹患重癥的土壤帶來生機。
  今年是“國際土壤年”,倡導“健康土壤帶來健康生活”。修復耕地,讓土壤回歸健康,不僅事關糧食安全,而且事關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和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韶關是廣東乃至全國重金屬污染較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幾年來,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探索尋求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據媒體公開報道,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環(huán)保廳正式印發(fā)了《韶關市涉重金屬行業(yè)環(huán)境綜合整治方案(2015-2020年)》,計劃投入27.8億元,在韶關實施落后產能淘汰、產業(yè)整治提升、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示范、環(huán)境監(jiān)管能力建設等四大類工程項目。在土壤修復方面,2020年底前力爭完成8000畝以上受污染農田土壤修復。這無疑給罹患重癥的土壤帶來生機。


  “毒地”之害 昔日“糧倉”幾成不毛之地
  “5顆,只有5顆是有籽的。”數著手中的花生,高宅村的肖阿姨有點失落,“種什么都種不到,種下去后就死了,村里很少人種地了。”
  肖阿姨所處的土地,重金屬超標高達二三十倍。這片廣闊的耕地,除了土壤修復試驗種植的農作物外,大部分已經荒蕪。“這里曾經是仁化的‘糧倉’?。?rdquo;當地一位工作人員感慨。
  董塘鎮(zhèn)是韶關重金屬污染的典型區(qū)域,曾發(fā)生令人震驚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由于地處大型鉛鋅礦成礦帶,土壤重金屬本底含量較高。該地區(qū)農田中有少量黃鐵礦或黃鐵鉛鋅礦裸露地表,在長期雨水的沖刷、氧化作用及歷史上不規(guī)范開采等因素的影響下,重金屬鉛、鋅、汞、鎘、砷容易析出,導致農田重金屬含量偏高。
  為了修復重金屬污染的耕地,政府租賃村民的農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治理試驗。“只要有好的技術或好的產品,通過申請,就有機會進來試驗,政府也想通過試驗檢驗,選擇土壤修復治理的方向。”韶關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桂勝告訴記者。
  幾年來,各種土壤修復治理方案和產品在“試驗田”里練兵。仁化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鄒華旭告訴記者,從實踐成效來看,各方的積極努力取得了一定的修復成效,如部分修復治理方案種出來的水稻,重金屬含量有效降低約30%。不過,從整體來看,修復治理效果還是不夠理想。
  “對于重度污染的區(qū)域,尤其是重金屬含量超標好幾十倍的土壤來說,雖然降低了重金屬含量,但產品的重金屬含量依然超標八九倍,離真正安全的農產品還有一定的距離。”一位正在試驗地考察晚造水稻修復治理成果的研究人員認為。
  長期關注仁化土壤修復治理的廣東省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博士則向記者透露,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治理難度大,一旦修復治理方案考慮不充分,還可能給土地造成二次污染。比如有當地村民反映,一些試驗田用了化學物質處理后,耕地連草都長不出來。
  治法之變 讓超標土壤長出安全食品
  讓土壤研究人員喜出望外的,是今年一種新加入試驗的名為“健地豐”的土壤調理劑。
  11月3日,南方日報記者在董塘鎮(zhèn)高宅村、鐵屎嶺等試驗田看到:同是一片花生地,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沒有花生存活;撒了石灰的,長出少量花生;而使用了土壤調理劑的,花生就和正常一樣生長。
  這種差異在水稻試驗田、桑樹種植地等同樣明顯。“從目前的試驗情況來看,它的修復治理效果比較好。”“健地豐”的相關負責人鐘治舜告訴記者,使用該土壤調理劑處理的耕地,不僅能使農作物正常生長,而且農產品的重金屬含量大部分降到了標準范圍內,給正處在探索中的試驗基地帶來一線生機。
  更讓現場土壤研究人員關注的,是一組實驗數據。今年7月,實驗承擔單位——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對早稻的檢測顯示,施用該土壤調理劑能有效地提高土壤pH值,在用量范圍內,能夠顯著減少糙米中鎘和無機砷的含量增。此外,還能增加水稻畝產,尤其是降鎘效果明顯。
  受到嚴重復合污染的一塊試驗田的實驗報告顯示,經過T1、T2、T3和T4處理的耕地,產出的糙米鎘含量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分別減少了50.59%、69.64%、78.75%和80.94%(T1、T2、T3、T4指各個試驗小區(qū)施用土壤調理劑的不同用量,T1用量最少,依次遞增,空白為未使用任何修復措施)。
  經現場檢測,試驗田土壤的pH值均保持7.0以上。抽檢數十個稻谷樣品檢測結果顯示,樣品中的鎘含量僅為0.01—0.03mg/kg之間,約為國家糧食安全標準(0.2mg/kg)的1/10。
  仁化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認為,和一般的實驗數據相比,“健地豐”土壤調理劑的修復治理效果確實比較好,是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領域值得關注的現象。
  “土地也有生命,一旦它的平衡性被打破,就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就容易出問題,就需要修復治理。”鐘治舜向記者透露,“健地豐”土壤調理劑主要由以白云石、硅石、石灰石、海泡石、矽砂、高嶺土、黏土等材料,借助水泥生產線的工藝制造而成,富含植物生長所需要鈣、鎂、硅等元素。
  鐘治舜認為,土壤調理劑的作用原理在于,當施入土壤后,其中的偏硅酸鹽大量水解,可快速改變土壤的pH值,使土壤中的鎘等重金屬與OH-及焦磷酸鹽反應生成沉淀物,而土壤調理劑具有大比表面積的特性可以吸附螯合沉淀物,形成結核,結合土壤pH的提高,促使土壤有效鎘的穩(wěn)定化。
  在陳能場看來,這種土壤調理劑調節(jié)了土壤的pH值,提高了土壤顆粒的吸附性能,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有效性。“土壤pH值小于4.5時,土壤中的鐵氧化物對鎘幾乎沒有吸附能力,但到了pH值6.0則可以吸附大部分鎘。”
  陳能場還提出,土壤調理劑改善了土壤的營養(yǎng)結構,土壤鈣、鎂、硅等得到補充,植物增加了鈣、鎂、硅等元素的吸收,從而也協助遏制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
  “符合標準的土壤,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可能是重金屬超標的;重金屬超標的土壤,也可以生產出符合標準的食品。”陳能場認為,“健地豐”給重金屬土壤修復治理帶來的思考在于,土壤中有重金屬不可怕,關鍵是要修復治理好,恢復土壤的健康體系,保持土壤的營養(yǎng)均衡,保持適宜的土壤酸堿度,這才是糧食安全的有效保障。
  治理之辯 “消毒”還是“固毒”?
  何為健康的土壤?陳能場提出:“理想的土壤中,固體占50%,空氣和水分各占25%。固體中礦物部分占45%,余下5%的有機質中,各種活動的生物有機質占10%,根系有機質占10%,已經轉化為穩(wěn)定的高分子的‘死的’有機質占80%左右。”
  之所以提出“健康土壤”的修復治理理念,是因為陳能場認為,與重金屬超標相比,正在變壞的土壤更加令人擔憂。
  據國家環(huán)保部、國土資源部2014年發(fā)布的“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污染總的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污染點位分別為12.1%、2.3%、1.5%和1.1%;我國適宜農業(yè)種植的一二類土壤占87.9%,存在潛在生態(tài)風險的占12.1%,其中屬中度、重度污染的土壤約占3.0%。
  “一方面,因大量施用化肥,加上酸雨影響,土壤加速酸化,土壤酸堿平衡被打破,重金屬在酸性條件下愈加活躍;另一方面,有些地域的土壤有機質也在下降,這不利于對重金屬絡合固定。”陳能場告訴記者。
  在此情況下,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治理越發(fā)受到關注。不過,到底該如何修復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國內學界和業(yè)界暫時還存在爭議。
  從目前國內外的實踐來看,土壤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如客土、換土、深耕翻土等;物理化學修復,如熱處理技術、洗土法等;還有化學修復,如吸附、氧化還原、拮抗、沉淀等。
  不少修復治理方案的問題在于,土壤修復成本高,以修復一畝“鎘”污染土壤為例,每畝耕地的修復費用多為2萬—3萬元。而如果采取成本低的植物吸收法,則可能需要數十年的修復治理時間。“我們完全等不起。”鐘治舜認為。
  不過,盡管以“土壤健康”為理念的“健地豐”土壤調理劑在試驗中取得較好效果,且成本低,但也有人提出,這種修復治理模式,只是解決了糧食安全的問題,重金屬依然還保留在土壤中,土壤安全并未得到根治。
  對此,鐘治舜認為:“重金屬元素本來就是組成土壤天然的一部分,分布廣,且含量低,取出來的成本高、效率低,甚至還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