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獻資料不是鬧著玩兒的
2015年11月18日 13:22
393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wǎng)
分類: 鋁相關資訊
作者: 王祝堂
近些時候拜讀了《輕合金加工技術》2015年第8期的“鋁合金鍛造生產技術的發(fā)展”一文,有點感觸:一是此文寫得不錯,作者下了不少功夫,特別是對等溫鍛造技術與冷鍛技術作了較詳細的闡述,不但對初學者大有益處,就是鍛造生產者或鍛件使用者看看也不無裨益;二是作者在引用參考文獻中的一些介紹與論述時還考慮的不周全,以致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必要的失誤,甚至出現(xiàn)了以訛傳訛的現(xiàn)象。
文中引用“鋁合金鍛壓生產技術及鍛件的應用開發(fā)”一文(刊于2009年《全國第十四屆輕合金加工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的論述稱:“在飛機上鍛壓件的重量占80%,坦克上鍛壓件重量占70%,汽車上鍛壓件重量占60%,電力工業(yè)中的水輪機主軸、透平葉輪、轉子、護環(huán)等也都通過鍛壓而成,鍛造生產在工業(yè)制造業(yè)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我想,只要是與鋁有瓜葛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與工人看了這段文字后都或多或少會有想法。
筆者與飛機設計無緣,對坦克結構也一竅不通,對汽車因看得多,天天看,天天摸,有一點一知半解,“汽車上鍛件重量占60%”是絕對不可能的,是噱頭,實乃匪夷所思。我們知道,汽車上的零件約一萬個,有用板材制的,如覆蓋件,約占總質量的30%;發(fā)動機氣缸體及零件,齒輪、前橋、后橋、車軸等是用鋼鐵加工的,或用鑄鐵鑄造的,當然在這些零件中,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鍛件,如齒輪坯料、軸等都經過鍛造,但為數(shù)不多。在當前汽車用材中,鍛件占的質量還不到總質量的1.8%,怎么會占到60%呢?
我們再來匡算一下,2014年中國汽車總產量約2400萬輛,如果平均質量按2噸/輛計算,則總質量可達4800萬噸,鍛件的可達2880萬噸(按60%),要知道,目前汽車用的6類主要材料(鋼、鑄鐵、塑料、鋁、橡膠、玻璃)占轎車質量的90%,其中只有鋼和鋁是可以鍛的,即使如此,也不會達到60%!即使把全世界所有的鍛壓機都搬到中國來,三五年也生產不了2880萬噸成品鍛件。
筆者在此啰啰嗦嗦了一氣,目的無非是:
作者在寫文章時一定要嚴謹,不可過于浮躁,要對讀者負責,不要起誤導作用,要想想所寫的是否靠譜,有些數(shù)據(jù)不可能精準,但不能太離譜;
在引用別人的語言與數(shù)據(jù)時,除注明姓名與出處外,還應考慮一下所言是否對,是否符合常規(guī),否則不要引用,以免以訛傳訛。僅筆者所知,有好幾篇文章引用過此段話,甚至有一本書也引用過此話。飛機用的鍛件的確多一些,如起落架是用高強度鋼鍛造,座椅框架為鋁合金鍛件,連接框架是用鋁合金鍛造的,發(fā)動機的一些零件是用高溫合金鍛造的,但是占飛機總凈質量主份量的蒙皮不是鍛造的,輸油管路、衍條、空調系統(tǒng)等不是鍛造的,非金屬材料零部件都不可能鍛造,所以說飛機用的鍛件質量占其總質量的80%實在太離譜,瞎說。
審稿宜加強,貴刊在鋁、美加工領域很有影響力,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與推崇,希望審稿更嚴謹些。類似常識性的失誤應當能審出來。
不當之處,請斧正。(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責任編輯:李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