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鋰電池產能之謎
2015年11月24日 9:57 4495次瀏覽 來源: 證券市場周刊 分類: 鋰 作者: 杜鵬
多氟多主營產品是氟化鹽、六氟磷酸鋰,2011年開始涉足鋰電池市場,2015年通過收購切入新能源整車制造領域,市場將其比作下一個“比亞迪”,公司股價不懼股災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伴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歌猛進,多氟多預計2015年凈利潤為3799.77萬元至4010.87萬元,同比增長800.00%-850.00%,對此三季報解釋稱,由于公司新能源板塊業(yè)務拉動,動力鋰電池和六氟磷酸鋰產品供不應求,動力鋰電池銷量增幅顯著。
多氟多未來能否繼續(xù)保持高增長態(tài)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鋰電池的產能投放進度,多氟多半年報聲稱,公司2015年7月底已形成1億AH鋰電池產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表示,新增2億安時鋰電池現在正在加快項目建設,到2016年第一季度能形成3億安時的產能。但是《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比對公司歷年所有在建工程項目發(fā)現,公司所聲稱的大部分產能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根本無法找到,公司涉嫌夸大鋰電池產能。此外多氟多在新能源整車生產方面仍然是個新手,未來能否成為“下一個比亞迪”,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鋰電池產能之謎
2010年11月3日,多氟多發(fā)布公告稱,設立全資子公司“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實施年產1億安時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項目總投資2.12億元,使用超募資金1億元,自籌1.12億元。該項目建成后, 預計可實現年營業(yè)收入64519萬元,年均凈利潤5695萬元。
上述“1億安時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分兩期實施,多氟多2011年9月17日發(fā)布的公告稱,一期工程5000萬安時生產線土建工程、安裝工程、設備調試基本結束,具備開車試生產條件。
根據歷年財報,作為上述項目實施主體,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2011年因為項目處于建設期沒有收入,從2012年之后開始貢獻收入,2012-2014年分別為1802.48萬元、2423.24萬元、7840.64萬元,2015年上半年為1.14億元。
多氟多2014年年報表示,公司鋰離子電池生產能力為5000萬安時,這表明“1億AH動力鋰離子電池一期工程5000萬安時生產線”,至少在2014年末就已經處于完工狀態(tài)。
不過蹊蹺的是,多氟多2014年年報顯示,“年產1億安時鋰電池項目-1期”項目卻仍然掛在“在建工程”科目下,期末賬面余額為3374萬元,截至2015年上半年,該項目仍然沒有完全轉固,“在建工程”賬面余額仍有3679.3萬元。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多氟多“年產1億安時鋰電池項目-1期”從2011年9月17日開始試生產、2012年開始貢獻收入、至少2014年末就已經達到滿產,那么為何該項目卻仍然掛在“在建工程”,而不全部轉入固定資產呢?
根據會計準則,“在建工程”延遲轉固,可以減少折舊成本,同時利息繼續(xù)資本化減少財務費用,能夠增加利潤。
2012-2014年,多氟多的凈利潤分別為4205.31萬元、1635.89萬元、422.20萬元,同比分別下降47.61%、61.10%、74.19%,公司將“在建工程”推遲轉固可以減少業(yè)績下降幅度。
多氟多2015年8月7日發(fā)布公告稱,“年產1億安時鋰電池項目-2期”工程5000萬安時生產線土建工程、安裝工程、設備調試基本結束,具備開車試生產條件。
多氟多2015半年報也聲稱,公司2015年7月底已形成1億安時鋰電池產能?!蹲C券市場周刊》記者翻閱歷年財報發(fā)現,截至2015年上半年,多氟多歷年在“建工程”中并沒有“年產1億安時鋰電池項目-2期5000安時工程”。
對此,多氟多董秘陳相舉表示,2014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使用狀態(tài)是指5000萬安時產能,2015年8月公司公告已具備1億安時產能,并在9-10月份對“在建工程”進行了結轉。
不止于此,多氟多10月22日發(fā)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介紹稱,公司鋰電池目前已經達到年產1億安時的產能,新增2億安時現在正在加快項目建設,進行設備調試安裝,到2016年第一季度能形成3億安時的產能。
在多氟多歷年“在建工程”中,同樣也沒有“新增的2億安時鋰電池”,對此陳相舉表示,“新增2億安時在建工程已經在定期報告中披露,”但《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翻遍公司公告都未在“在建工程”明細中找到該項目。
多氟多夸大鋰電池產能、虛假陳述背后,或許是為了護航定增順利實施。
多氟多2015年1月27日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fā)行募集不超過6.01億元,投入“年產3億安時能量型動力鋰離子電池組”項目,2015年11月14日該次定增已經順利實施完畢。
此外,多氟多涉嫌夸大鋰電池產能背后,或許還與爭取下游客戶的大額訂單有關。9月22日,多氟多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與新大洋、南京金龍分別簽訂了2016年動力電池供貨合同和合作意向書,涉及總金額高達20億-24億元。
下一個比亞迪?
多氟多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除了上游鋰電池外,還通過對外收購涉足下游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
2015年7月22日,多氟多出資5000萬元受讓邢臺縣龍岡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河北紅星汽車制造有限公司62.09%股權,同時以貨幣增資1.1億元、龍岡投資以債權出資4064萬元對紅星汽車增資,增資后多氟多和龍岡投資分別持有紅星汽車約69%和31%的股東權益。
截至2015年4月30日,紅星汽車賬面資產總額1.11億元,負債7801.32萬元,所有者權益3319.92萬元。
紅星汽車具有卡車、改裝車、SUV、MPV、面包車、微型面包車等類型汽車制造資質,多氟多通過控股紅星汽車,成為 A 股市場第二個具備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和整車生產能力的企業(yè),多家券商紛紛表示,多氟多有望成為下一個“比亞迪”或“特斯拉”。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歌猛進,多氟多選擇此時切入新能源車領域,確實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不過也面臨不少挑戰(zhàn)。
收購公告顯示,紅星汽車處于經營虧損停產狀態(tài),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4月份分別虧損1162.64萬元、1891.86萬元、775.59萬元,上述對應年份的收入分別為796.47萬元、97.9萬元、13.79萬元,應對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廣發(fā)證券(000776,股吧)分析師王劍雨稱,多氟多雖然通過收購紅星汽車能夠延伸公司產業(yè)鏈,推進公司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但汽車制造對公司而言是新的產業(yè),具有一定的市場、技術、人才和管理風險。
尤其從技術來看,比亞迪之所以能夠成為新能源汽車龍頭,連續(xù)大規(guī)模的研發(fā)投入功不可沒。根據財報,比亞迪2013年、2014年的研發(fā)投入分別為28.72億元、36.8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3%、6.32%。
反觀多氟多,其2013年、2014年的研發(fā)投入分別為3707.24萬元、4266.06萬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38%、2.00%,無論是研發(fā)投入規(guī)模,還是占收入的比例,均遠低于比亞迪,多氟多要想比肩比亞迪,恐怕仍然任重而道遠。
高負債買理財產品
多氟多目前正在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yè)鏈上下游領域,資本開支比較大,賬面上的資金并不寬裕,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分別為8.38億元、0.2億元,有息負債合計8.58億元,而賬面現金僅有2.39億元。
多氟多賬面雖然不寬裕,但卻仍大舉理財,7月22日公告稱,擬在總投資額度2億元內購買風險較低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
目前隨著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不斷走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江河日下,多氟多2015年上半年有一筆委托給交通銀行的理財產品,金額1億元,起始、終止日期分別為2015年2月9日、2015年3月12日,實現收益43.32萬元,年化收益率大約為4.79%。
值得注意的是,多氟多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尚不足以支付利息支出。多氟多2015年初的有息負債合計8.06億元,三季度末有息負債8.58億元,期間財務費用3278.04萬元,年化貸款利率為5.25%,明顯高于理財產品收益率。
多氟多沒有將寶貴的資金用于新業(yè)務拓展,而是用于購買理財產品,有不務正業(yè)之嫌。對此,陳相舉表示,委托理財系在籌措資金償還銀行貸款前,暫時利用閑置沉淀資金購買短期理財產品滾動累加所致。
理財也并非是“穩(wěn)賺不賠”,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也蘊藏著一定的風險。據了解,上市公司無論是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直接認購信托產品,資金最終流向基本上都是信托計劃,但近年頻頻出現的信托計劃延期兌付、債券違約等,顯示出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的風險不容忽視。
責任編輯:周大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