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5G發(fā)展驅動 覆銅板行業(yè)將迎來增長期 誰是受益者
2019年07月26日 9:51 10780次瀏覽 來源: 財華社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XU123
隨著我國推進大數據、物聯網、AI及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步伐,也加速軟、硬件及設備服務等產品及應用體系的重構,并引發(fā)電子信息產業(yè)的新一輪變革。
作為電子工業(yè)的基礎材料之一,覆銅板(CCL)也必然會跟隨不同領域對印制電路板(PCB)需求不斷增加而增加,市場參與者將受惠于發(fā)展紅利中。我國PCB增速最勁,CCL市場規(guī)模隨之遞增
PCB作為電子元器件的支柱,其PCB行業(yè)的發(fā)展某種程度直接反映著一個國家電子行業(yè)的發(fā)展水平。而在過去40多年的歷史中,PCB產業(yè)跟隨全球電子制造中心的轉移步伐,已經先后從美國轉移到日本再到臺灣,現階段已轉移到我國。據公開消息顯示,我國從2016年開始我國生產的PCB產值已占全球一半,且未來預計將進一步提升。
據Prismark預測,未來幾年全球PCB行業(yè)產值將持續(xù)增長,直到2022年全球PCB行業(yè)產值將達到近760億美元。而從全球角度看來,近年中國PCB行業(yè)發(fā)展迅速,預計到2019年中國的PCB產值有望達336億美元,2014-2019年的復合增長率約為5.1%,比全球增長率再高2%。隨著全球PCB產業(yè)的轉移態(tài)勢,我國有望在全球角逐中奪得PCB行業(yè)的領導地位。
作為PCB生產產品中的核心原材料CCL,其產值也隨著PCB產值增加而水漲船高。據公開消息顯示,全球剛性覆銅板產值從2015年93.71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121億美元,年復合增速為13.94%。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球剛性覆銅板產值121億美元,其中國內產值就達到80億美元,占比為66%。很顯然,我國目前已是全球PCB及CCL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5G及汽車電子驅動,CCL發(fā)展前景可期
隨著我國推進大數據、物聯網、AI及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步伐,通信設備和汽車電子成為下游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根據Prismark預計,2017-2021年通信基站和汽車電子將成為驅動PCB行業(yè)發(fā)展主要推動力,二者年復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6.9%和5.6%。
就通訊基站而言:與4G基站不同的是5G基站使用的是Massve MIMO多天線技術,射頻單元RRU和天線合二為一成為AAU?;咎炀€、功放、射頻等領域均需要采用更高頻率和更高傳輸速度的電子基材,隨著天線增多,頻段增多,頻率升高,5G基站對高頻高速覆銅板(CCL)需求大幅增加。
據相關研究報告預測,2022年5G宏基站建設約293萬座,小基站建設約250萬座,拉動對PCB需求預計可達300~400億,其中CCL占PCB成本提升約30~40%。
就汽車電子而言:隨著ADAS與智能駕駛需求不斷增加,車輛為實現更快的信號傳輸速率、更高的準確度和解析度,基本會選擇毫米波雷達,這也導致需求量毫米波雷達出現倍增。而毫米波雷達為滿足市場的需求,往往會選擇更優(yōu)良的高頻通信材料PCB。
根據PlunkettResearch估算,到2020年全球車載毫米波雷達出貨量將達7000萬個,5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20%以上,市場規(guī)模達576億元。
因此,毫米波雷達出貨量增長,必然推動高頻PCB產量的增長,PCB產值的增加也必然增加對高頻覆銅板(CCL)的需求量。CCL行業(yè)集中度不斷提升,建滔集團穩(wěn)居龍頭位
目前,全球覆銅板市場產值最大的前三家(CR3)企業(yè)均來自于我國,分別是建滔化工(建滔集團00148-HK)、生益科技(600183)(600183-CN)、南亞塑料(1303-TW)。按照2017年全球覆銅板產值量計算(如下圖所示),建滔化工、生益科技及南亞塑料的產值分別為16.65億美元、15.15億美元及14.72億美元,三家公司合計覆銅板產值占全球總額的38%。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全球CCL產能逐漸向我國轉移,行業(yè)產值集中度也不斷提升,其中前三家企業(yè)已從2012年33.7%增至2017年的38%,前八家企業(yè)產值更是從2012年61.80%提升至2018年的66%。
行業(yè)集中度不斷提升,某種程度折射出隨著覆銅板技術工藝要求不斷提升,行業(yè)資源正向集團化企業(yè)靠攏。因之,隨著覆銅板產能不斷遞增,頭部企業(yè)將坐享行業(yè)發(fā)展紅利。尾語:
隨著我國5G商用時代的到來,以及云計算、AI、自動駕駛等技術應用的不斷滲透,市場對高端PCB需求將以倍級增長。作為其核心原材料的覆銅板,自然而然產值將進一步被放大。屆時,我國前三大覆銅板供應商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責任編輯:計瑋琪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