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江西理工大學與河海大學聯合攻關團隊
2025年06月27日 9:13 370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袁國棟 鄭彬
精準賦能綠色基建 為廢漿“量體裁衣”
——記江西理工大學與河海大學聯合攻關團隊
近年來,我國年均交通基建工程產生的泥水盾構廢漿超1億噸,不僅會嚴重污染土地,其碳排放量更是高達億噸級。隨著交通建設向中西部山區(qū)延伸,廢漿污染與高成本問題愈發(fā)嚴峻,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泥水盾構技術雖高效,卻面臨廢漿處理的“三難”困境——“如何分、如何凈、如何省”。傳統絮凝劑分離效率低、泥渣含水率高,強堿性廢水威脅農田與水源;水泥注漿材料成本高昂,制備過程碳排放占工業(yè)總排放量的19%。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江西理工大學與河海大學的聯合攻關團隊,也成為他們技術攻關的核心動力。
該團隊在北京金河水務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調研。(王鵬/攝)
自2022年起,該團隊秉持“綠色基建,科技減污”理念,依托相關課題支持,深入粵港澳大灣區(qū)多個重大工程現場,調研廢漿樣本超194份,累計行程逾4600千米。歷經3年攻關,該團隊突破泥水分離技術瓶頸,首創(chuàng)高效絮凝劑與無毒復合發(fā)泡液,攻克了廢漿處理效率低、成本高、二次污染嚴重的行業(yè)難題。
通過改性鋁系、鐵系高聚物與有機高分子的創(chuàng)新復配,高效絮凝劑顯著優(yōu)化了泥渣脫水性能與濁度控制能力,分離效率實現突破性提升,大幅降低了綜合處理成本。經CMA認證機構檢測,處理后的尾水pH值穩(wěn)定達標,可直接安全排放,為綠色基建注入高效環(huán)保新動能。
該團隊研發(fā)的高性能復合發(fā)泡液,通過創(chuàng)新配方顯著提升發(fā)泡效能與穩(wěn)定性,制備的泡沫水泥漿在保證強度的同時,實現制備成本大幅優(yōu)化,并顯著改善材料微觀結構性能。在湛江灣海底隧道工程中,該技術高效減少泥漿排放總量,給企業(yè)降本增效,為生態(tài)保護與資源利用提供了典型范例。
目前,該團隊不僅獲得多項相關發(fā)明專利授權、發(fā)表多篇SCI論文,也帶領百余位本科生走進了實驗室。這些人才的培養(yǎng),為相關項目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薛新凱正在進行現場實驗。(倪婷婷/攝)
青山不負凌云志,碧水長吟創(chuàng)新篇。“每一滴凈化的廢漿,都是我們對綠水青山的承諾。”該團隊成員薛新凱表示。從實驗室到山河大地,他們正以科技之筆,繪就綠色基建的壯美畫卷。
責任編輯:孟慶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