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交易量突破1200億
2012年12月28日 11:3 362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有色市場
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自2011年4月21日開市以來,經過一年半的發(fā)展,交易量、交割量持續(xù)增長,全面服務實體經濟,已經成長為在全球稀有金屬領域具有一定話語權的交易所。
截至2012年12月,交易所已上市銦、鍺、鈷、鎢、硅、白銀等6大類8個品種,除白銀外,其他7個品種的交易量交割量均為全球第一。目前總交易量已突破1200億元,有色金屬企業(yè)實際從平臺賣出貨物,實現銷售超30億。開市以來,交易所及其會員企業(yè)已為昆明市創(chuàng)造稅收8000萬以上。
目前,交易所累計成交量達31316.4噸;所有上市交易品種均實現了實物交收,累計交收量達15395.6噸,其中,鎢條交收625.44噸,金屬硅交收13182噸,電積鈷交收697.62噸,云鍺交收48.2噸,銦交收841.47噸。
投資者購買實物并儲存在交易所交割倉庫中的稀有金屬庫存總量已達1104.32噸,其中,鎢條301.95噸;電積鈷258.25噸;云鍺13噸;銦531.12噸。
銦的庫存量超500噸,也是一個值得解讀的數據。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銦儲量國和輸出國,2011全年的銦產量也僅有340噸,泛亞銦的庫存量已達全國銦年產量的1.5倍,對于全國乃至全球銦的價格走勢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此舉表明交易所在整合中國銦產量,在銦品種上形成有利于我國產業(yè)成長的全球定價權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總體上看,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交易模式上,已經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涵蓋實物交易、訂單交易、掛牌發(fā)售、牌價購銷等適合不同產品的網上貿易和定價方式。從交易流程設計、系統功能實現、貨物交收及配套的質檢倉儲物流管理等方面,均有較為嚴密的制度體系并經過了實際運營的檢驗,基本滿足了有色金屬現貨網上貿易的需要。且通過嚴密的制度設計、嚴格的流程管控和創(chuàng)新的模式保障,為平臺相關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經營效益,很好地踐行了服務實體經濟發(fā)展的宗旨,實現了安全、健康、平穩(wěn)運營,未有發(fā)生任何交易糾紛和系統性風險,為實體經濟切實做出了貢獻。
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不僅為稀有金屬產業(yè)、企業(yè)貢獻了價值,也成為國家各部門、各大媒體了解我國稀有金屬產業(yè)的重要數據來源。目前交易所的行情數據每周報送國務院辦公廳信息處、國家儲備局、國家發(fā)改委產業(yè)司、云南省發(fā)改委、云南省、昆明市兩級金融辦,同時央視財經頻道、新華社、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媒體都與交易所作建立了節(jié)目及專題合作。
日前,國家發(fā)改委產業(yè)司在調研我國稀有金屬產業(yè)發(fā)展問題時,認真聽取了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平臺的發(fā)展情況,并高度評價了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國家收儲政策之外,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國家利益的商業(yè)收儲路子。
銦、鍺、鈷、鎢等稀有金屬,被稱為電子金屬,生命攸關金屬,儲量稀缺,在高科技、現代航空、現代軍事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價值,成為世界各大經濟體爭奪的戰(zhàn)略資源。美歐日韓等國不斷加大其國家戰(zhàn)略儲備量,并鼓勵民間商業(yè)收儲。從世界經濟的高度審視,對稀缺有色金屬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已經關系到國家的戰(zhàn)略、安全與發(fā)展。商業(yè)收儲作為國家戰(zhàn)略收儲的重要補充,被寫入十二五規(guī)劃,泛亞平臺的實踐,把大量民間流動資本轉化為商業(yè)收儲資金,不僅為廣大普通投資者投資稀有金屬提供了便捷的平臺,而且為我國商業(yè)收儲探索出了一條現實可操作的路徑。
泛亞平臺為稀有金屬產業(yè)貢獻了一個多方共贏的平臺,生產企業(yè)通過泛亞平臺隨時實現銷售,投資者通過泛亞實現了稀有金屬領域的便捷投資,投資者的資金反哺實體經濟,為我國稀有金屬產業(yè)升級提供了可能。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